关于对学生加强防网络电信诈骗教育的通知

通知公告 时间:2016-04-22 11:22:32 点击数:


各教学学院:

近年来,网络电信诈骗案件频发,手段翻新,花样百出,许多高校大学生因此上当受骗,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给学生人身财产安全和校园稳定带来了现实危害,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为此,各学院要采取有力措施,要经常性召开主题班会,通过典型案例解读等方式,对广大学生加强防网络电信诈骗教育,让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电信诈骗事件的特点及危害,提高学生防网络诈骗的意识,使学生掌握防网络电信诈骗的有效方法,防止网络电信诈骗事件再次发生,切实保护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维护校园稳定。

特此通知

 

 

     萍乡学院学工处

    2016.4.22

附:1、学生预防网络电信诈骗方法

2、网络电信诈骗典型案件

 

 学生预防网络电信诈骗方法

一、      平时常看有关报道和书籍,积累网络经验,增加自我保护意识和和鉴别意识。

二、      不轻信不明网站,不随意在网上输入自己的个人信息,尤其是银行卡和支付宝和支付宝账号、密码。

三、      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不能借给他们使用,不能委托他们代为复印身份证,防止他人借用你的身份证以及复印件办理多种银行卡、电话卡等相关有价凭证,给自己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四、      遇事及时同你父母、老师、同学商量,避免自身的判断失误。

五、      对不明电话、短信要做到“五不”,即“不听、不信、不转账、不汇款、不回拨。”

六、      当自己的财产不幸遭到侵害时,要立即报警,尽量减少损失。

七、      不要相信各类中奖、优惠等信息,不贪小便宜。

八、      手机出现不明原因被屏蔽时要警惕,要及时与同学和家人联系,防止诈骗。

 

 

网络诈骗“青睐”女大学生 多留心眼谨防被骗

本报通讯员 袁运华

随着电子商务活动日渐兴起,一些大学生在网络陷阱诱惑下屡屡被骗钱财,金额也从最初的几百元上升至几千元。今年截至3月25日,梅江公安分局共接报大学生被网络诈骗案件12起,占到高校发案总数的三分之二。而且受害人多为女大学生。警方提醒,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不要轻信网络信息,特别是女大学生们要“捂紧”自己的钱袋子。

案例1: 网上购物遭遇“钓鱼”陷阱

今年3月2日是周日,我市的一名女大学生小林在上网购物时,误入“钓鱼网页”遭遇网络诈骗,在校园内建行自动柜员机上按对方提示操作,被骗走1966.36元。同一天,大学生小李也在网购衣服时轻信了对方发来的钓鱼网站,不仅购物未成还被骗了1400元伙食费。

案例2: 轻信网络信息丢失钱财

3月23日,同样是周日,绝大部分大学生都“宅”在宿舍里上网聊天,仅这一天,东郊派出所就接到3名女大学生报案称被网络诈骗,共被骗走3372元。该日上午10时,某高校大一学生小王到东郊派出所报警称:其在学校宿舍上网时,误信朋友QQ发来的虚假信息,被对方转走卡上余额372元。11时,同校学生王某报警称:其在学校宿舍上网时,误信网上兼职可提取佣金,被人诈骗了2000元。13时许,同样是某高校大三学生小胡报警称:其在宿舍上网时,轻信网上兼职刷信誉有佣金的信息,被骗走1000元。

分析: 受骗者多是女学生,时间多在周末

据办案民警分析,当前校园诈骗已从以前的面对面的接触性模式逐渐转变为非接触性的网络诈骗。网络诈骗在大学校园有聚集性,大学生容易成为网络诈骗的主要受害群体。现在的大学生,几乎人手一台电脑,社会经验不足更容易轻信他人。“其中,超过2/3的受骗学生是女生,这可能也与女生喜欢网购、容易受骗有关。” 民警介绍,高校网络诈骗还有时间特点,通常是周末的时候发案率比较高,周一至周五比较少。民警说:“周一至周五大学生忙于学习功课、考证等事宜,较少闲暇时间上网,受骗的情况相对就少。而到了周末的时候,忙碌了5天的大学生们开始放缓奔忙的脚步,就有更多的时间接触网络,也更容易上网受骗。”

防范: 多留点心眼识破“狐狸尾巴”

办案民警分析,校园网络诈骗手法虽然层出不穷,看似新奇,但本质上依然是“换汤不换药”,不是利用钓鱼网站盗取受害者银行卡密码,就是要求受害者先打钱过去。骗子的手段并非十分高明,只要多加注意,多方核实,骗子的伪装很容易被拆穿。不管是现实诈骗还是网络诈骗,骗子最终的核心或者是共同点都是一个骗字,只要同学们不相信天上会掉馅饼,多加强预防心理,多提高一些警惕,多留一点心眼,就一定会发现“狐狸尾巴”。

 

【网上代考诈骗】
  案例:今年3月,崔某想找人代考会计师资格考试。搜索到某代考网后,她通过网站上留的QQ号与董老师取得联系。见有人上钩,董老师以双方见面需交押金为由,骗得崔某500元。崔某汇款后,一名自称陈老师的男子打电话称可安排枪手与其见面。双方见面后,崔某被要求支付1000元保证金。崔某花了1500元后,董老师等人均已关机。
  作案手法:网上代考诈骗成为网上诈骗的一支新军。犯罪分子通过伪造网站,在网络上的各种论坛、博客等,发布各种虚假代考信息,利用目前社会上对文凭的畸形需求,诱骗广大网民特别是学生群体上当受骗。

案例一:一天一个朋友接到一个短信:内容是你中了大奖,奖金20万现金,联系电话等等。朋友没有理会,现在这事多了都知道是骗局,过了一阵朋友的手机响了,一个南方小姐问:“先生你收到中奖通知了吗?”朋友说收到了,小 姐又说:“请把你的银行卡的帐户告诉我们,我们把奖金汇进你的卡里”。朋友一想给你个帐号看你玩什么花样,于是就给她一个招行一卡通的帐号,十分钟后,朋友的手机又响了,南方小姐说:“先生你的奖金已经存进你的帐户里了,请你查询一下” 。朋友用电话银行查询,果然进了20万。朋友高兴极了,白捡20万。过了30分钟后南方小姐来电话,带着哭腔对朋友说:“先生对不起,由于我的疏忽忘了抵扣奖金的个人所得税了,20万的20%也就是4万元,现在公司让我个人赔偿,请您把4万所得税汇回来好吗,求您把4万所得税汇回来好吗,求求您了”。朋友听小姐讲的在理,带着怜悯之心就到招行汇款,忽然也想到了在招行工作的同学,就请同学帮忙查一下这笔钱。招行的同学一查,这笔款是用其它行的支票汇过来的,虽然钱到帐,但当天入不了帐,也就是说20万今天取不出来,如果对方今天撤票,20万就没了,朋友一听吓的直吐舌头,差一点4万就没了。下班前那笔汇票果然撤销了。如果没有银行的朋友,如果不是专业人士,如果怕别人知道中奖,这个骗局一定会成功。

这是一起典型的诈骗未遂案件,其诈骗方法:犯罪嫌疑人狂打当事人的电话,当当事人不堪忍受而关机或拔线(固定电话),然后,犯罪嫌疑人将打电话给当事人的亲友,称当事人突发事故正在抢救,请对方立即汇多少钱到某某帐号,并声称,如果在多长时间内收不到钱将停止抢救。这时,接到电话的亲友会在第一时间内打当事人的电话,而当事人的电话恰恰因前述原因而关机或无法接听这恰恰佐证了当事人出了事故的“事实“,“救人“心切的亲友往往因此而上当。

建议:千万不要相信任何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碰到类似的情况一定不要出钱,否则就肯定是有出无进。

案例二:还有一起典型的电话诈骗案,其诈骗方法:犯罪嫌疑人狂打当事人的电话,当事人不堪忍受而关机或拔线(固定电话),然后,犯罪嫌疑人将打电话给当事人的亲友,称当事人突发事故正在抢救,请对方立即汇多少钱到某某账号,并声称,如果在多长时间内收不到钱将停止抢救。这时,接到电话的亲友会在第一时间内打当事人的电话,而当事人的电话恰恰因前述原因而关机或无法接听这恰恰佐证了当事人出了事故的“事实”,“救人”心切的亲友往往因此而上当。我校学生己遇上不止一例此类事件,请新生予以警惕。

建议:1、当您碰到类似的事情时,请不要慌张,您可以在电话中主动揭穿犯罪嫌疑人的伎俩,以免对方心存幻想而不断来电骚扰。2、立即打电话给自己的亲友,告之此类事件的真伪,提醒亲友切勿上当受骗。

 

 

 

学生遭遇诈骗案例最全盘点 安全防骗要有道

近日一条名为《被自己“蠢”哭!女大学生暑假兼职一天两次被骗》的新闻让人有些想笑的同时,又有些无奈,女大学生的真实经历让人反思,现如今社会上鱼龙混杂的骗局丛生,到底该如何防骗呢?小编特别总结了三大容易受骗的群体,即毕业生、新生及其学生家长三大类被骗案例,希望能够帮助广大家长和同学们拜托被欺骗的局面。

 一、毕业生求职遭骗大盘点

 案例1:被“跨国公司”骗走8000保证金

 2015年5月中旬,南京市公安局鼓楼分局江东派出所接报:毕业生小李网上发布了求职帖,第二天就有一自称是某通讯公司的单位向其伸出了橄榄枝,并要求小李加其QQ,对方的昵称为招聘客服。

 经过交谈,小李得知该公司为某跨国IT业巨头在南京的一家子公司,急需一名编程师,因公司刚刚起步,只要小李愿意随时可以上班,试用期工资3000,表现好可以很快升为工程部的小领导。听到如此诱惑的条件,小李第二天就来到了这家公司。在公司内,号称人力资源部的王经理热情接待了他,并将公司的资料、资质等一一向小李展示,同时拿出了合同表示随时可以签约。协议上规定,入职后需要缴纳8000元保证金,待试用期满会全额退还。已经被幸福冲昏头脑的小李完全把自己当成这家公司的“自己人”,非常爽快地缴纳了保证金后便回家准备第二天上班。当晚,小李再次接到王经理的电话,王经理称因为总公司战略调整,具体上班时间再等通知。小李心中一阵嘀咕但是仍在家中等消息。一个礼拜过去了,小李仍然没有等到上班的通知电话,可这时再打王经理电话时已经显示为空号,再看QQ,早已被拉黑,小李恍然大悟,立马报警。

 案例2:好评如潮的中介只是个“空壳”

 6月初,江东派出所接报:毕业生小袁在网上看到招聘中介广告,广告宣称:经过他们介绍,已经有大量毕业生走上了心仪的工作岗位,成功率超过90%。而且该帖子下方好评如潮,该帖在网络的点击量过万。小袁便与该中介公司接待客服聊起了QQ。小袁向中介公司递交了自己的求职简历,同时描述了自己的从业规划,接待客服提出:中介费一共2000元,先交800元定金,找到心仪工作后再交1200元。

想到能有份好的工作,小袁决定少买一件衣服,通过支付宝转给对方800元,随后,客服为其发来了由公司量身定做的培训计划,第二天就开始培训。经过一周的岗前一对一培训,中介公司欣喜地告诉小袁,已经帮她联系到了一家大型外企,而且已经帮她推荐了,很快就能办入职,但是小袁必须在这之前付清中介费,防止她后悔。喜出望外的小袁立即转账1200元到之前的账户,可这之后说好的大公司便迟迟没了消息。等小袁再次联系中介时发现他们已经逃之夭夭。

案例3:网络刷好评高回报“骗人的!”

5月13日17时许,鼓楼区某高校学生小刘在宿舍上网时,突然一条兼职刷单高薪酬的小广告跳出,小刘怀着好奇的心理点了进去,对方称只要在淘宝上为卖家刷单,便可获得丰厚报酬。小刘想闲来无事便准备刷一单试试,几分钟后对方就把付的钱通过支付宝打还给小刘,本单还额外支付20元钱的报酬,之后小刘又连续刷了20单共计2000元,可迟迟不见还款,小刘电话咨询店家后,店家称系统出了故障,并提出要小刘再刷10单试试,小刘的同学提醒会不会上了当,赶紧打110报警。

 警方提示,“刷信誉”的行为不受任何监管机构的监控,事主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所以希望广大青年学生不要参与这项活动,更不要妄图通过此种方法获利,避免上当受骗。

案例4:冒充熟人诈骗

今年4月,大学生小赵接到学校“老师”电话称让其到学校办公室找对方,“老师”称现在办公室有其他领导,需要送点礼,让小赵到银行帮助转账。小赵先后两次给对方汇去5万元后,发现被骗。

警方提示,学生在接到类似电话时,一定要使用对方在自己手机上存储的号码核实身份,如果没有其他的联系方式,可以通过其他人侧面打听或者当面核实,尽量避免被骗。

 

 

大学新生最常见骗局

案例1:代管行李,支开新生

大三学生小李刚上大学时,母亲送他来学校,在学校门口,三个戴着“新生接待人员”胸牌的男孩问他是不是来报到的,并问他是哪个院系,毫不设防的小李和母亲如实相告。

其中一个男孩说,宿舍楼和院系的新生登记处离得比较远,拿着行李去不方便,就让另外两人在校门口看管皮箱,他则带小李他们去登记。小李和母亲高兴地跟着男孩去院系门口登记,还一会儿,男孩说想上厕所,可小李和母亲等了很久,都没见男孩回来,小李进厕所一看,人早没了。小李和母亲回到学校门口,行李已不见踪影。

警方提醒:新生人生地不熟,骗子就在车站、学校门口冒充接待人员,“热情”地帮忙看管皮箱等物品,再调虎离山,借机偷走行李。当陌生人对你过分热情时应保持警惕,物品不要轻易离身,以免上当受骗。

案例2:转交学费,一去不回

去年,小王一个人来报到。在火车站外,他找到了学校的迎新接待点,乘上学校迎新专车。刚上车,一名学生模样的男子主动搭讪,自称是学校学生会的成员。到校后,该男子热情地陪他办理各种手续。交费时,看着前面长长的队伍,该男子说,自己和收费老师认识,可以加塞,让小王在门外看管行李,由他代为交费。小王就把5000元学费交给他,结果该男子一去再也没露面。

警方提醒:骗子以学生或家长身份混上校车后,再假冒学校迎新人员的身份与学生、家长搭讪,取得信任,以代交学费、前往银行取钱为由乘机诈骗。新生在报到时,不可将钱物交给陌生人,报名交费务必亲自办理。

案例3:冒充室友,盗走钱物

小马前年一个人来学校报到。进宿舍后不久,有个女孩进来,说自己也是住这个寝室的学生。过了一会儿,小马想出去买点东西,邀她同往,她说还要等着父母,于是小马独自走了。等小马回来后,“室友”已不知去向,小马的包被翻开,包内的现金、电子辞典等也不见了。

警方提醒:刚入学时,新生相互不认识,骗子正是利用这一点,装扮成新生或老乡和学生套近乎,骗取信任,并乘机盗走学生的财物。对陌生人,应想办法确认其身份,离开宿舍时应将贵重物品随身带走,或者锁上存放起来。

案例4:寝室推销,竟是假货

去年9月初的一天,小雪在宿舍里。一名20多岁的女子拎着两个大袋子来到宿舍,自称是某文具产品代理商,毕业于该校市场营销专业,考虑到大学生挣钱难,特意为学妹们创造勤工俭学机会,在聘用该产品的学生代理。在她的动员下,3名女生花600多元从她手中进货。对方走后,女生才发现留下的东西都是假货。

警方提醒:上门推销是新生经常遇到的骗局。骗子所推销物品多与新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上当者往往以外地初来乍到者居多。对陌生推销者的花言巧语不要轻信,买东西时最好到学校内外的正规超市购买。

案例5:招聘兼职,骗取押金

 新生小杨在校园内看见兼职广告上说,可免费提供兼职服务平台,小杨便去应聘。对方口头上答应为他找个轻松又能赚钱的兼职,提出要他交纳几百元押金,合同解除后那些押金会退还。小杨交了50元报名费及200元保证金,对方让他等候通知。半个月过去了,小杨再去打听,已人去楼空。

民警提醒:学生想利用课余做兼职,应聘时一定要查看对方资质,应聘过程中遇到索要身份证、交押金保证金者,立即转身走人。按照国家规定,用人单位不应收取任何费用,凡有收费都视作违法。

案例6:寝室推销报纸、电话卡

刚开学,会有很多学长学姐来寝室推销英语报纸、各种杂志,基本你交钱了,说每月一期,很多是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其实,说实话,这东西基本没有人看,如果你的确真想学,可以寝室几个人合起来订一份就够了。

同样,会有各种人上门推销电话卡、充值卡的,这个时候就要小心了,很多时候没有售后保证,或者本来就是骗,办卡到学校正规的营业厅办理,当然开学营业厅也会在学校摆帐篷设点销售,这个也没有问题,总之上门的个人就得小心了。

案例7:冒充学校,骗取钱财

警惕专升本报名就可以预约专升本,等于天上掉馅饼,一些专科学生报道后,有些自称的校方的人会前来告知,什么什么条件可以专升本,但必须提前进入啥高价培训班等等,是真是假大家留神,可能就是个骗局。

案例8:盗用证件,乱开卡

管好自己的证件 身份证等要妥善保管,不能借给他人使用。不能委托他人代为复印,身份证复印件在应用中要注明此件的用途。防止他人借用你的身份证以及复印件办理各种银行卡、电话卡、借记卡等相关有价凭证,给你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打电话为何能骗走百亿?台湾诈骗嫌犯揭秘黑幕

  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 题:打打电话,为何能骗走百亿钱款?——台湾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揭秘诈骗黑幕
  近日,肯尼亚将77名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遣返中国大陆,其中大陆犯罪嫌疑人32名、台湾犯罪嫌疑人45名。这是我国首次从非洲大规模押回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
  犯罪窝点为何设在遥远的非洲?犯罪嫌疑人如何对中国大陆群众“隔空”实施电信诈骗?人数众多的诈骗团伙内部如何分工配合?他们屡屡得手、卷走亿万赃款的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诈骗伎俩?
  14日,经办案机关批准,记者采访了办案民警和在押的部分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
  骗术环环相扣 按照“底薪”“提成”各自分赃
  1992年出生的犯罪嫌疑人简某是台湾桃园人,2014年10月经朋友阿耀介绍来到肯尼亚。
  “阿耀安排我去吉米那里,让我冒充警察打电话骗人钱。”简某供述,整个团伙在吉米(犯罪嫌疑人之一,负责外联、翻译、接送等)租的别墅里集中居住。按照分工不同,“一线”住在一层,“二线”和“三线”住在二层;老板“胖财”单独住在一层的一个房间里。简某是一名“二线”。
  所谓“一线”“二线”和“三线”,简某进一步介绍:“一线”大约10来人,在一层客厅接听“客户”(受害人)电话。“用的都是座机,大概有十几部电话,每人一部;另外,还有一个专门操作电脑的人。
  “二线”的人都在二层,也有10来人,分别在四五间房里,每个房间有两部座机。“三线”的人少一些,也在二层,在一个房间里打电话。
  那么,这个团伙是如何实施诈骗的呢?
  办案民警介绍,首先是“一线”里操作电脑的人按照老板给的电话号段,向大陆发送群呼业务,“大陆群众接听到的是一个语音包,说你的医保卡出了问题,要了解更多信息请按9。
  如果受害群众按下“9”键,电话就接通到“一线”的人。“"一线"的人冒充医保人员,以查询为名套取客户的身份信息,跟客户说他们的信息被盗用。"一线"都是按照话术单上的内容讲,讲完之后就将电话转到我们"二线",同时让人送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客户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简某供述。
 “我们二线的人冒充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或者顺义分局刑侦队的警员,受理客户的报案,等客户讲完之后,我们会让他们等一下,一会儿给他们回拨过去。”简某供述,“挂完之后,我们用座机给客户回拨过去,冒充刑侦队警官再按照话术单上的内容跟客户讲,说他们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让客户提供姓名、家庭情况、职业、收入等信息,还有他们经常使用的银行账户。
  为了让受害人深信不疑,诈骗团伙在打电话时还会播放预先录制的背景音,如医院、公安局等场景;同时还使用改号软件,可将来电显示为大陆任何公安机关的电话。
  “我们让客户拨打114,查询手机显示的号码是不是公安局的电话。我们会给他一分钟查询时间,到时间再拨过去。”简某说,他们会进一步套问出受害人的账户余额,如果是小额,就由二线直接诱骗对方转账汇款;如果金额较大,就会把电话转给“三线”,由“三线”的人冒充金融犯罪科科长继续跟受害人谈汇钱转账的事。
  “三线”之一、犯罪嫌疑人许某供述,“我们在跟客户交谈中,知道客户用哪家银行转账,我们就向老板要哪个银行的账号。对方急于向我们证明清白,我们会提供一个"安全账号",让对方将钱款转到这个账号,由我们金融犯罪科的人查询,并在电话里按照我们的指示通过ATM进行转账。
  办案民警介绍,“三线”在整个犯罪链条中技术含量最高,有着高明的骗术,能应对受害群众各种问题和质疑。有时候为了一个“大单”,老板甚至会专门请出“优秀”的“三线”上阵,最终目的就是骗得受害人将钱款汇入指定的银行账户。
  犯罪嫌疑人如何分赃呢?
  据介绍,在一层和二层的客厅里都摆放着一个白板。谁谈成的单子,哪个账号收到钱,在白板上都会有记录。老板每个月结一次账,“一线”拿“底薪+提成”,底薪5000元,提成一般为每单诈骗金额的3%;“二线”只有“提成”,为4%—5%;“技术”含量最高的“三线”能拿到8%。
  专业化程度较高 团伙老板骨干均为台湾人
 
 办案民警介绍,在许多电信诈骗团伙中,老板和骨干都是台湾人,简某、许某所在的诈骗团伙亦是如此——老板“胖财”、“二线”和“三线”均为台湾人,剧本即“话术单”也是由台湾人来编写;“一线”则以没什么诈骗经验的大陆人为主。
  老板“胖财”在招募人员时尤其看中那些有诈骗经验、有案底的人员,千方百计网罗到旗下。许某就是其中之一,一到肯尼亚就被委以“三线”的重任,专门冒充“金融犯罪科科长”。

  “我本人对电信诈骗的流程比较熟悉,因此胖财找到我,让我和他一起"开工"。”37岁的许某是台湾台中人,2010年曾因诈欺罪被台中市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个月,后刑满释放。2014年7月底,他由“胖财”招募到肯尼亚,当年11月因涉嫌犯罪被当地执法部门拘捕关押。今年4月9日,许某被遣返回中国大陆。
  简某也有案底,从小打架、吸毒,高中肄业处于无业状态,曾因吸食k粉被台湾警方处理,自称仍是被台湾警方通缉的在逃人员。据他供述,一到肯尼亚,老板就发给他一份“话术单”,让他照着上面的内容学习,一遍遍背诵,在实施诈骗时才能对答如流。
  团伙内部不仅分工明确,管理也极为严格。为确保各个成员专心投入,提高诈骗得手率,各“线”之间还有着严格界限。“"一线""二线"在讲单子的时候,不能有其他人靠近;"三线"都在一个房子里,除了老板能进去,其他人都不能进去。”简某说。
  另据介绍,老板“胖财”为拉人入伙、赢得信服,一般会提前支付一笔薪酬,并许诺给予高薪。例如,“胖财”曾以预支的方式借了10多万元新台币给许某,这让家庭困难的许某感激涕零,勤勤恳恳为其卖命。然而,在诈骗犯罪得手后,“胖财”总是以各种理由拒发工资。
  办案民警介绍,台湾电信诈骗起步较早,诈骗的主要对象是台湾民众。随着台湾加大防骗宣传力度,诈骗没有了市场。2002年前后,难以在台湾立足的电信诈骗团伙将眼光投向大陆,开始向福建等地转移,以诈骗大陆群众为主。
  公安部刑侦局副处长张军说,台湾电信诈骗犯罪发达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他们能不断翻新剧本,其中公检法的剧本比较“经典”,以受害人账户涉及犯罪案件为由,屡试不爽。
  “一线的部分可能有变化,如冒充医保、邮局、快递、歌华有线等,但继而还是会利用民众对公检法的敬畏和信任,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完成诈骗过程。”张军说。最新的诈骗手法之一是开设中国大陆司法机关的“山寨网站”,根据受害人提供的身份信息和照片制成“通缉令”挂在网上,把链接发给受害人;如果受害人是不会上网的中老年人,就通过传真发送“通缉令”,让受害人在又惊又怕中信以为真、落入圈套。
  2009年4月,两岸签署《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加大了对电信诈骗的联合打击力度,诈骗团伙继而向东南亚、非洲、大洋洲等国家转移,一些团伙还向俄罗斯远东地区转移,实施跨境电信诈骗。
  “诈骗的窝点越设越远,像这次的肯尼亚,他们主要是考虑远离中国大陆,增加抓捕难度,从而逃避打击。但不管犯罪嫌疑人跑多远,我们都有信心、有能力将其抓捕归案。”张军说。
  “事情发展到今天,都是我自作自受,都是我的报应,但被骗的大陆百姓日子一定更难过。我向这些大陆百姓说声对不起,我愿意接受法律的制裁。我以后一定改过自新,绝不能再做坏事,如果有机会一定从事正当工作。”许某深刻忏悔。
  简某也表达了悔意:“我一开始就知道是要诈骗大陆老百姓。诈骗是一个错误的行为,是伤天害理的事情,会有因果报应。我要向大陆上当受骗的老百姓真诚道歉,我愿意接受法律制裁,希望得到宽大处理。
  每年百亿元被骗走 台方打击力度亟待加大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电信诈骗犯罪愈演愈烈,发案数量年均增长20%至30%。其中,以台湾犯罪嫌疑人为首的电信诈骗犯罪集团在东南亚、非洲、大洋洲等国家设立诈骗窝点,招募话务人员,冒充大陆公检法机关向大陆群众疯狂实施电信诈骗,危害十分严重,人民群众深恶痛绝。据统计,以台湾人为骨干的电信诈骗犯罪团伙实施的诈骗案损失占全部电信诈骗案损失的50%以上,千万元以上的大案要案基本都是台湾电信诈骗集团实施的。例如,2015年12月29日,贵州都匀经济开发区建设局出纳杨某被台湾电信诈骗集团骗走1.17亿元。
  针对严峻的涉台电信诈骗犯罪形势,中国大陆公安机关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持续组织开展打击行动,联手台湾警方开展警务执法合作。2011年以来,两岸警方联手赴印尼、柬埔寨、菲律宾等国,先后组织多次跨国跨两岸同步抓捕行动,抓获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7700余名,其中台湾犯罪嫌疑人4600余名。
  然而,由于台湾法律对电信诈骗犯罪量刑较轻,证据认定标准与大陆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很多犯罪嫌疑人或无法定罪、或重罪轻判,判处刑罚的不到10%。2013年8月,北京公安机关在柬埔寨抓获并移交给台湾警方处理的犯罪嫌疑人林明浩、梁家弼、吴汉杰等21名团伙头目,2015年又出现在印尼、柬埔寨、澳大利亚等国开设诈骗窝点,招兵买马、继续作案。
  统计显示,每年约有100多亿元人民币的电信诈骗犯罪赃款被骗子从大陆卷到台湾,大陆公安机关虽采取各种措施追赃,但至今仅从台湾追缴回20.7万元人民币。
  由于台方打击不力、赃款难以追缴,助长了骗子的嚣张气焰和犯罪欲望,导致以台湾人为骨干的电信诈骗犯罪团伙屡打不绝,藏匿海外、疯狂作案,给大陆民众造成巨额经济损失。台湾犯罪分子用骗来的钱款买豪宅、豪车,去赌场豪赌,大肆挥霍,公开叫嚣“要骗光大陆的钱”。来自台湾方面的资料表明,现台湾有近10万人以从事电信诈骗犯罪为生。
  “大陆方面曾将大批台湾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移交台湾,但台方并未予以严厉惩治,而是轻判甚至无罪释放,导致犯罪嫌疑人变本加厉,成为累犯、惯犯,诈骗金额巨大,大陆居民、企业遭受严重损失。这一势头如果不能得到及时遏止,后果不堪设想。”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助理柳华文认为,两岸合作打击电信诈骗的工作亟待加强,希望台湾方面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台湾没有制定专门针对电信诈骗的刑法条款,而是把电信诈骗当作一般诈骗对待,刑期低、经济制裁力度不够,存在立法不严、处罚太轻等问题。”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教授樊崇义认为,台湾方面应通过立法加大对电信诈骗的打击力度,在罪名确定、打击方法、处罚规则等方面予以完善,使犯罪分子得到应有惩罚。”(来源新华社)

中山大学四名学生被电信诈骗骗走数万元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刘军) 两天内,中山大学4名高材生被电信诈骗骗走万余元不等,而被骗的手段却是人尽皆知的“到我办公室一趟”。4人认为是导师来电,盲目相信,欣然借钱汇款,终至上当受骗。值得关注的是,被骗学生中有一位是该校地理规划学院的男博士。

  “这两天,中大4宗诈骗,数计院某男生被骗14000元;地理规划一男博被骗15000元;理工学院一大三女生被骗14500元;考古学院女生被骗12000元;都是接到陌生电话‘到我办公室一趟’,认为是某导师,然后被借钱汇款,被冒充诈骗。新学期刚开始,希望广大师生帮忙多宣传,避免不断有人上当受骗。”近日,认证为广州市海珠区公安分局新港派出所民警的新浪微博博主@中大小卫士 的一条微博引发广泛关注。

  广州海珠公安官方微博转发了该信息,证实确有其事,并提醒广大学生,诈骗嫌疑人冒充是导师,然后向同学借钱汇款诈骗,新学期刚开始,请大家多关注警方防范提示,提高警惕,避免上当。

  无独有偶,据广州市公安局反电信诈骗中心掌握,2月23日该中心已接到多起高校学生被人冒充导师诈骗的警情。该类警情中,诈骗分子通常冒充论文指导老师致电事主,要求其第二天到办公室见面。次日,再以“导师”名义声称正与领导座谈,需转账给领导为由,要求事主协助汇款,个别学生由于警惕性不高,直接将款项转到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造成财产损失。

  小贴士

  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对于不明电话、短信要做到“五不”,即“不听、不信、不转账、不汇款、不回拨”,“两问”一是转账前要问自己是否核实清楚对方的身份,二是反问对方,广大学子可以虚拟一个问题询问对方,如果对方答不出来或回答有误,那极有可能是骗子。

 

 

多举齐下,提高大学生网络防骗意识和能力
             
——大学生网络购物受骗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2013年4月,四川大学商学院大一学生A同学在淘宝上购物后,收到QQ消息的加好友提示,便同意将其加为好友。对方自称是店家,声称货物有瑕疵,需核实信息以便退款,A同学不假思索地配合“店家”。首先收到“验证是否为本人操作”的验证码(其本质是淘宝账号的修改密码验证码),得到验证码后的“店家”首先修改了A同学的账号密码(导致A同学不能登录淘宝账号),同时掌握了其用户信息,并通过所得到的信息,取得A同学的信任;然后A同学在“店家”的循循引诱下输入了银行账号,并在支付宝的备注里输入了银行密码,当“店家”询问其卡上余额时,A同学微有纳闷,但仍未怀疑;当收到银行的验证信息“尾号为xx的卡将支出xx元”时,A同学略有迟疑,在反问对方未成功和压力式“逼问”下,A同学一烦躁便将验证码脱口而出。最后,A同学银行卡被扣除800元,仅剩20多块零头。

 同月,商学院另外一名大一学生在淘宝购物后,也被不法分子利用类似的手段骗走900多元。通过和其他学院辅导员的交流,了解到同期其他学院大一新生中也有部分同学成为网络诈骗的受骗者。 

  二、案例分析

 网购作为新型的购物方式,以独特的购物理念和便捷的特点而颇受当代大学生青睐。然而不法分子却利用网购这一平台,发布大量的虚假信息欺骗消费者。大学生因社会经验不足,思想单纯,鉴别能力有限和对网络信息的真实性把握得不够完整,往往成为网络中的受害者。

 本案中A同学网络受骗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当代大学生当中:虚幻的网络爱情,网站发布的虚假“中奖”消息,高薪的网上招聘兼职信息······无不昭示着大学生是网络“杀手”的主要攻击对象。看似偶然的网络上当受骗事件,背后也蕴藏了一些大学生网络受骗的共同原因。

 首先,在当今社会的宏观背景下,网络发展迅速,第三方支付系统已经成为网络交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为网络交易提供安全保障的同时,自身也易被不法分子利用,不自觉地充当了“钓鱼”的工具,至今仍未有一个有效的机制能够防范和处置网络诈骗。对不法分子而言,网络诈骗的成本低,有关部门监管的难度较大。当受骗以后,大多数网友选择忍气吞声,并未进行举报,致使诈骗行为日益猖獗。

 其次,大学生对自我信息和隐私保护意识较低。本案中A同学当收到陌生人请求添加好友的提示后,他并未认真对对方的身份进行认证和核实,便将其加为好友,这是防范意识差与轻信他人的表现,交谈过程中将个人账户的淘宝验证码、银行卡账号、密码等信息泄露,让骗子有机可趁。不仅在网络交友中,现实生活中,许多大学生因轻信他人而被骗的事件也屡屡发生。

 再者,部分大学生缺乏一定的网购常识。根据淘宝网上购物的交易规则,退款时并不需要输入确认为本人操作的验证码,同时,在交易成功以后,正常的交易也不会再次输入支付宝密码,需要多次输入银行卡或支付宝密码的情形一般都为钓鱼网站。

 本案例中,A同学的对自我信息的保护意识和防骗的警惕性较低。在收到货物有瑕疵的信息时,因首先通过淘宝平台进行核对;在出现不能登录淘宝账号时,他未能及时核实出现的问题并与之前的输入验证码操作相联系;同时,没谨记在输入银行卡和支付宝密码前要注意交易环境和交易网站,对基础设施状况及交易安全可靠性进行检查;当“店家”询问余额时,A同学虽有疑问,但没有及时停止行为和向身边同学请教解决办法,这进一步使事情的发展恶化。同时,做事冲动、情绪化直接促使了事件的发生。在收到银行的验证信息“尾号为xx的卡将支出xx元”时,A同学能反问店家,说明其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这件事可能含有欺骗成分,若此时悬崖勒马,将避免个人财务损失,但其却因一时的烦躁而将验证码脱口而出,最终为自己的疏忽与轻信付出了代价。

 最后,网购被骗后,A同学应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可根据《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保障自己的权益,而不是任违法者逍遥法外。

 三、案例处理

  (一)辅导员协助处理措施

 1、辅导员与A同学联系,在详细了解网购货物被骗的整个过程之后,给予安慰和积极的影响,减轻A同学因被骗而造成经济损失带来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2、辅导员与A同学的家长进行沟通,将情况反映给家长,在家长的协助下调整学生被骗的心理状态。

 3、辅导员结合学院突发事件处理方案,并且咨询学校保卫处和相关部门,了解到可以在网上可以进行案情处理,具体操作如下:

(1)马上点进该同学的淘宝网,了解到A同学的淘宝网根本登不进去,建议其立即修改淘宝账号和密码,注销以前的账号。

(2)找到购买货物的连接,登进店家的店铺,对其真实性、信用等相关方面进行调查。

(3)在支付宝里调出交易记录,并进行确认。

(4)进行确认后,联系到网络警察,告诉其整个事件的经过,请其介入调查,尽量追回资金。

(5)在网上联系淘宝客服,对店家进行投诉。

4、通过网络在线律师了解到,如果对店家投诉成功,支付宝会退回款项;如不成功,消费者有权要求淘宝承担责任。

5、辅导员陪同A同学立即到当地派出所保安,派出所询问了事件过程,进行了登记立案。

(二)案例处理结果

1、在辅导员和家长积极开导和安慰下,A同学的情绪已趋于稳定。

2、根据网络立案流程,将支付宝里的交易记录和交易信息,截图发给网络警察,网络警察积极配合调查,但最终没有追回资金。

3、由于网络环境的虚拟性,使派出所破案难度大大增加,目前案件仍未侦破。

4、结合这次案例,辅导员对同学们进行了全面的网络防骗宣传和教育,引导同学们提高网络防骗意识和能力。

四、案例总结和启示

(一)大学生容易成为网络诈骗受害者的原因分析

透过本案中A同学网络受骗的案例,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作为消费者时,社会经验缺乏,面对鱼龙混杂的信息,有时显得无能为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网络监管有一定难度,其体制仍待健全,虽然一些网络购物平台提供了消费者申诉维权平台,但目前并未有一个具有较强实际意义的举报平台。

2、缺乏对新型诈骗技术的了解。当今社会不法分子进行诈骗的手段层出不穷,稍不留意,便易上当受骗。如若不时刻了解新型的诈骗手法,保持消息畅通,加强自卫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辨别真假便有一定难度。

3、当代大学生事物鉴别力有限、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和社会经验不足是成为不法分子主要“攻击“对象的根本原因。他们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但缺乏足够的认识,一些居心叵测的人便会通过这些新媒体工具,进行欺诈等行为。

4、缺乏应有的网络相关知识。网络是虚拟性与复杂性的结合体,不论是网购,还是其他类型的网络交易,都应掌握其正确的流程,并检查网站的安全性与合法性,时刻保持警惕,当出现异常时,要及时向周围的同学求助。

5、大学生因法律知识的缺失或为避免麻烦等原因而未采取法律手段进行及时处理,这进一步加剧了不良分子对其权益的侵犯。

(二)常见的网络诈骗类型归纳

当今时代,以网络为媒介发布虚假信息实施诈骗的违法犯罪活动愈演愈烈,其主要手段有:

1、案犯通过淘宝、阿里巴巴等大型购物网站发布销售信息,以清晰美观的物品图片和低廉的价格为诱饵,骗取大学生订购该商品,并通过银行、邮政等方式汇出货款,待收到货款后便以种种借口拖延发货时间或要求再汇钱,最后却销声匿迹。

2、利用人们的贪慕心理,以中国好声音等综艺节目抽奖为由,并以公证员等身份引诱大学生领取奖品,借机诱骗受害人汇“个人所得税”、“手续费”、“邮资”等到指定的银行帐户,收到钱后却杳无音讯。

3、通过QQ、MSN等网络聊天工具,骗取受害人信任后编造各种理由骗取手机、电脑、现金等财物。

4、利用盗用的QQ号冒充原QQ主人,并用该QQ与QQ内其他好友(尤其是原QQ号主人的父母)取得联系,进而实施钱财诈骗。

5、抓住大学生渴望独立的心理,以轻松高薪的网络兼职为诱饵,让大学生刷信誉、代付刷钻等,骗取钱财。

6、冒充360官方身份骗得大学生的信任从而获取验证,以钓鱼网站的形式或交易卡单等理由骗取银行卡号、密码、安装木马劫持网银等,从而将钱转走。

(三)学校、家庭和学生在提高学生网络防骗意识和能力方面的措施建议

面对错综复杂的网络安全问题,这个案例在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方面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1、学校层面

可利用入学教育等机会系统讲解安全和防诈骗知识,定期召开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加强学生个体防范教育,尽量消除安全隐患。也可以请一些有处理网络诈骗事件相关经验的警察通过生动的案例现身说法,开展防范技能的专门教育,加强学生的重视程度。

2、辅导员层面

(1)经常走访学生,密切关注同学们的近期状况。

(2)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与家长进行学生的成长沟通,齐心协力,保障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

(3)可通过形势教育课等机会加强对网络防骗知识的普及。

(4)充分利用新型媒体进行宣传:建立相关QQ群,微信群,飞信群,安排特定的人,收集并分享一些新型的骗诈手段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3、家长层面

(1)家长应积极关注子女的成长,经常了解其生理和心理状况,朋友圈等,以了解其消费需求。

(2)对孩子的需求应适度的给予满足,当孩子有较大的金额支出时,应问清其真正用途,同时根据自身的社会经验,判断这当中是否存在孩子被诈骗等现象。

(3)即使子女不幸被骗,也不应多度责备孩子,而应配合学校和身边同学及时沟通,给予指导和积极乐观的鼓励,必要时可向心理老师请求帮助。

 4、学生层面

(1)平时常看有关报道和书籍,积累网购经验,增加自我保护意识和鉴别意识。

(2)不轻信不明网站,不随意在网上输入自己的个人信息,尤其是银行卡和支付宝帐号、密码等。

(3)当自己的财产不幸遭到入侵时,应用法律武器来保护,尽量减少损失。

(4)遇事及时同父母、老师、同学商量,避免自身的判断失误。

(5)掌握一些应对网络骗局的常用方法,如:域名对比法、尝试输入法、网购的个人信息避免过于详细、被骗后立即冻结淘宝和银行卡账户等。

 面对当今的信息时代,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防骗教育刻不容缓,这需要作为学生工作者的我们充分利用身边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不断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模式,通过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防微杜渐,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版权:萍乡学院    备案序号:赣ICP备12002309号